“816工程新建的游客中心已正式投用,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上榜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……我区荣获‘中国最美旅游名区’称号,2023年接待游客3893.66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333.9亿元。”近日,一场聚焦推进涪陵建设“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”的专题协商会在涪陵区政协举行,该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的话语令参会人员振奋不已。
承袭千年文脉的涪陵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支点城市,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抓住机遇,涪陵在旅游文化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出了整合辖区内巴人墓群遗址、白鹤梁题刻、816工程、点易洞、武陵山大裂谷、乌江画廊等文旅资源,打造世界级文化遗产带——涪陵“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”的目标,将其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拳头产品有序推进。
虽然有一些“家底”,但要打造成“国际范、中国味、巴蜀韵”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却非朝夕之功。为此,涪陵区政协将“建设涪陵‘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’”列为专题协商议题,多次组织部分市、区政协委员,实地调研点易洞、小田溪巴人墓群遗址、816工程、区博物馆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。
协商会上,委员们就进一步推进涪陵“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”建设各抒己见。
“小田溪巴人墓群是破解巴国文化的关键钥匙,要重点推进该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工程,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加快推进小田溪巴人墓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并及早投入使用。”市政协委员黄海认为,应从巴文化遗产带上的标志性工程项目着手加快推进。
“整理提炼枳巴文化、白鹤梁题刻文化、易理文化、三线建设文化等核心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,组织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,创作舞台剧、专题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,持续举办白鹤梁旅游文化节。”区政协委员周伟提出,应立足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播交流,讲好“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”故事。
“优化吃住行游购等配套设施,推出更多具有涪陵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。”区政协委员黄鲁建议,从“文旅+”着力,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,推动既有资源充分活化利用。
“打造集监测、预警、管理、研究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巴国文化遗产数字公共服务平台,让游客能够线上线下感受涪陵巴国文化魅力。”区政协委员冉楗强呼吁,运用数字技术赋予文化遗产时代魅力。
……
参加会议的涪陵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将认真梳理并积极研究吸纳委员的意见建议,切实将这些睿智之言转化成具体工作措施,以更大力度、更实举措推动文化遗产带建设稳步提质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涪陵区政协主席杜海波希望委员们持续献务实良策、行助推之举,以实际行动推动涪陵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走在前列、作出示范,为将涪陵“千年巴国文化遗产带”打造成为一颗璀璨明珠、让其火热“出圈”贡献智慧和力量。(张霞 常娟 杨应龙)